- · 《陕西教育(教学版)》栏目[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数据[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收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征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刊物[05/29]
陕西精神标识优势与海外统战工作的推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
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习近平主席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强化了我们对海外统战工作作用的认识,面对疫情冲击下部分国家和地区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民族间文化的沟通工作在未来很长时间将不仅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变得尤为重要。海外华人作为沟通我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后疫情时期的国家发展作用十分关键。
一、文化认同感: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推进的基石
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是民族意识,其中心工作在于使海外华人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感,形成对祖国故土的精神归宿感,树立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三个方面虽然内容和角度不同但却密不可分。这其中文化认同感是根本,民族自豪感是动力,精神归属感是必然,只有在内心真正具有了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的历史成就和智慧宝藏才能激发起民族自豪,也才能在更高的层面将自己的精神归属于中华。而精神的归属与民族的自豪一旦确立又会反过来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内在认知体系的良性互动。因此推动新时代海外统战必然应是以建立文化认同为工作中心,而以民族自豪感和精神归属感为工作目标。
海外华人要认同什么样的民族文化? 文化一词的抽象性使得提到“文化认同”会令人产生难以捉摸的感觉甚至意识形态被灌输的感受。事实并非这样,对于海外华人而言,他们对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遥远,这种文化贯穿于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之中,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魅力。笔者在美国生活期间对此进行了社会考察。以外出就餐为例:华人家庭常常是一个大家庭围坐一周,而欧裔白人的餐桌上总是两个人相对而坐。在对数名海滩散步的欧裔老人访谈中他们都谈到,最羡慕的就是华人老人,儿女住在附近,常常可以欢聚一堂。前NBA 明星林书豪的国籍并非中国,除了海外华人的身份,他身上那种中华文化所熏陶出的儒雅更是令他在我国拥有大量粉丝。此次疫情期间海外华人与欧裔人口对待口罩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是文化差异最为典型的例证。正如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中所唱:“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文化认同绝非强加给海外华人一套他们所不熟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是将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中并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显化为一种价值认同,使得他们的文化行为从自发走向自觉,令他们知道他们的做事方法和价值选择不仅对自己可行,在海外指导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更是经过了数千年、数十亿人实践检验、取得过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成就。在不具备民族文化自觉时,他们面对其他族裔人口的不同文化行为或处事方式或者还犹豫不定,甚至萌发自卑,而有了民族文化认同后,他们会更加自信地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行为并以之为傲。民族文化认同所带来的文化自觉首先带来的是海外华人自身的生活快乐、 家庭幸福和生命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对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民族文化自觉需要将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进行提炼和系统总结,即将隐藏的文化行为转变为显化的文化体系。
笔者2018年在《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一文中对这一文化体系进行过简单的总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以“集体历史记忆”为中心的社会方法论。在方法论上对集体历史记忆的承认和崇尚为中华民族社会历史经验的长期保存、发展和作用发挥铺平了道路。中华民族之所以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之所以能创造人类历史的辉煌成就,之所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得益于它对自身民族历史经验的珍视、保存、传承和付诸实践,并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修正形成新的经验。其次,以“孝”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孝”的外在形式是尊祖敬宗,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的孝行,《尔雅》中讲“善事父母为孝”,《孟子》中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二十四孝”都是对日常孝行的歌颂;二是丧葬和祭祖制度,与日常行孝的个体行为不同,丧葬和祭祖是公众行为,更多表现为一种形式化社会制度,其构成了“孝”伦理体系最核心的社会管理形式,丧葬和祭祖的评价体系树立了个人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丧葬和祭祖的参与过程不断在社会成员心底强化先辈历史经验之神圣性,它确保了“孝”伦理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执行,进而保证了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社会方法论的中心地位。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qikandaodu/2021/0302/828.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陕西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下一篇:农村贫困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