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西教育(教学版)》栏目[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数据[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收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征稿[05/29]
- · 《陕西教育(教学版)》刊物[05/29]
《陕西日报》专版报道省妇联“红凤工程”助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1996年3月,由省妇联发起成立、以“红凤千花帐”拍卖款项为启动资金的红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贫困女大学生为资助对象的高等教育扶贫工程。25年过去了,很多人的
“
1996年3月,由省妇联发起成立、以“红凤千花帐”拍卖款项为启动资金的红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贫困女大学生为资助对象的高等教育扶贫工程。25年过去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因为红凤工程而改变。截至2021年2月,红凤工程共筹集社会资金3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女大学生5789名,5000多个家庭因为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播。
3月24日,《陕西日报》专版刊发《用爱心托起“红凤”飞翔的翅膀》一文,关注报道“红凤工程”助学项目,一起聆听两位曾经的“红凤生”讲述她们的故事。
”
吝靖雨: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吝靖雨近照 《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玲摄
吝靖雨出生在蒲城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2003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接受红凤工程资助。2005年,她发起成立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并担任第一任社长。大学毕业后她心系红凤工程,不仅自己资助“红凤生”,还带动、影响同事持续资助“红凤生”。
3月12日,记者见到吝靖雨时,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举手投足间透着知性优雅。谁能想到,她曾因家庭贫困,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是红凤工程改写了我的人生。”回忆往昔,吝靖雨充满了感慨。
吝靖雨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拉扯着她和两个弟弟,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她上初三时,家里已经付不起姐弟三人的学费了。“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的学费是95元,小弟的学费是45元。我暑假在一家化工厂打工,当记料员,白班夜班两班倒,每个月能收入150元,足够我和弟弟两人的学费。”吝靖雨回忆。
16岁那年的暑假,她是在白班夜班交替中度过的,上完班睡起来开始复习中考资料。从那时起,她深深体会到一个女生面对贫困时的无助。“我知道,如果不上学,我这一辈子只能在农村嫁人,延续母亲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考上大学,靠知识改变命运。”吝靖雨在心里对自己呐喊。
初三毕业时,吝靖雨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蒲城县尧山中学。母亲在亲戚中东拼西借为她凑足了学费。每个周末她都从县城回家,打工赚钱,为自己挣生活费。苦难没有击垮她的意志,反而让她愈发坚强起来。2003年高考时,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就在这一年,她与红凤工程结缘,靠着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以及红凤工程每年1500元的资助,顺利读完了大学。
大学期间,吝靖雨发起成立了陕西高校第一个“红凤生”社团——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并担任了首任社长。她经常带领社团成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提高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助助人能力,改善贫困大学生自卑、自闭的心理,让他们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课余时间,吝靖雨还会去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整理资料、发放爱心资助款等。
昔日受助,今日助人。大学毕业后,吝靖雨先后在上海、江苏、西安工作,如今她在西安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接受红凤工程资助时的承诺: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帮助有需要的孩子。她目前已资助了两名“红凤生”。在她的积极倡导下,她的同事、朋友也资助了17名“红凤生”。
“只要红凤工程存在,我就要坚持资助下去,也会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凤工程,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吝靖雨轻声而坚定地说。
范庆媛近照 受访者提供
范庆媛:前行不忘初心
范庆媛出生于澄城县,现在无锡一家企业做人力行政经理兼总经理助理。她是2002级的“红凤生”,在受助期间坚持在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做义工。参加工作后,除了自己资助“红凤生”外,她还尽力帮助红凤工程在其母校江南大学寻找受助生和资助人。
范庆媛目前人在无锡,对她的采访是在电话中进行的。电话中的她声音清晰而明快,能感觉到,她是一个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文章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版)》 网址: http://www.sxjybjb.cn/zonghexinwen/2021/0326/864.html
陕西教育(教学版)投稿 | 陕西教育(教学版)编辑部| 陕西教育(教学版)版面费 | 陕西教育(教学版)论文发表 | 陕西教育(教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陕西教育(教学版)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